近年来,万荣县立足县情实际,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始终坚持把果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落实“三个引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三个突出”(突出出口创汇、提质增效、品牌营销)要求,扎实推进“优质果业县”建设。2018年,万荣县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共21家;建成全省第一座苹果博览馆;“万荣苹果”荣获“2018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全县果业发展成效显著。
依托地理优势
发展果业富民
万荣苹果的发展,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原产地地理环境优势。万荣县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属于黄土高原的峨嵋岭地带,土壤中性偏碱、通透性强、富含矿物质、水肥供需协调。万荣县地处的北纬35°地区,是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每年4月至10月是万荣苹果的生育期,当地年平均气温为16.3摄氏度,昼夜平均温差达10.7摄氏度,有利于果树栽培和苹果糖分积累。同国内其他果区的生态环境相比,万荣县日照长、温差大,适合苹果的糖分积累,特别是近年来普及人工滴灌、渗灌技术后,将富含有机物质的黄河水引到果园灌溉,提高了万荣苹果的品质。
近年来,万荣县依托先天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把果业培育成了拉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该县102万亩苹果,50万亩果树,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果业,户收入10万元以上的果农达到3万户。2018年,该县果业总产量11.5亿公斤,农产品出口企业达到15家,水果出口到54个国家和地区,果业效益实现大幅提升。
夯实发展基础
推动提质增效
万荣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核心,立足农业发展优势,以果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为重点,不断深化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扎实筑牢果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八大提档升级行动”的部署要求,该县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引领,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扎实推进果业发展,夯实果业基础。一是果园水浇地实现全覆盖。该县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行动入手,着力破解“水瓶颈”问题。目前,已累计投入2.8亿元,实施4个大型水利工程,50万亩果树实现水浇地全覆盖。二是果园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渠通畅、涝能排、旱能灌”的果业生产基地标准,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整治9万亩。通过增施有机肥、果园种草、果枝还田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20万亩。同时,积极引导果农提升装备水平,降低劳动成本。目前,该县果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劳动成本降低30%,亩收入增加300元左右。三是水果果园面积不断扩大。在全市果业发展政策引导和水利条件、农田建设等硬件支撑下,该县水果面积由45万亩增加到50万亩,10万农户8万果农,果业始终保持万荣农民脱贫致富当家产业的主导地位。
(二)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该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谋划实施百亿元项目,覆盖6个乡镇84个行政村37.5万亩果树,积极强化“三个引进”,带动万荣果业从红富士单品独大、乔化密植、依赖人工投入的传统模式向多品种共荣、矮化密植、逐步机械化的现代模式转变,不断提高绿色优质中高端果品供给能力。一是引进新品种,推动果品品种优良化。出台激励政策,对果农栽植新品种苗木按市场价的30%标准补助,对高接换头老品种每株补贴8元,累计发放财政补助450万元,撬动社会投入5000万元,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的品种改良模式。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先后在贾村乡苹果主题公园、南张乡闫村、通化三村等地建立了维纳斯黄金、瑞士“红色之爱”“烟富6”等新品种试验园3000亩,引进推广矮化密植新优品种15个,适应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趋势。二是引进新技术,推动果业技术标准化。开展科研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高等院校联姻,建立省级以上果业研发平台两个。提升技术标准,制定苹果出口标准和出口果园生产技术规程,细化优质苹果生产十大技术、18道工序,推广“双套袋”“三改六配套”等生产规程,促进生产优质苹果。培养现代果农,建立果园大学,实施果业技术人才“30105”培养计划,在全县筛选30名本土果树专家,每个专家带动培养10个果业技术“二传手”,每个“二传手”带动5户果业种植户,形成“户户有科技当家人、村村有技术指导员、乡镇有坐诊土专家、县里有科研院校教授”的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是引进新模式,推动经营主体新型化。引导果企、果库围绕“3+10”精品水果示范园区建设,与周边的合作社及果农合作,制定统一生产模式、市场销售模式、利润分配模式等,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果库变果企,果农变股农”,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发展国家和省市级果业龙头企业6个、专业合作社90个、家庭农场6个;实施“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县”建设,组建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队8个,精准提供套袋采摘、果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解放劳动力,提升劳动效率。
(三)大力发展果业出口创汇
该县积极抢抓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列入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三大战略”的重大机遇,一手抓国内市场拓展,一手抓国际市场开发,促进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该县水果年出口量4万吨,创汇5200万美元,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是构建优质出口果品生产体系。投入3亿元,高标准建设苹果主题公园、桃果主题公园、小水果主题公园等3个水果主题公园和10个精品水果示范园区,总面积达到3.2万亩。充分发挥园区在科技传播、示范生产、观光旅游、出口创汇等方面的引领功能,推动苹果生产标准化,占领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国家级出口水果示范基地达到20万亩、出口水果认证基地达到5.7万亩,出口基地苹果商品率95%以上,优质率80%。二是构建出口检验检疫体系。强化果品质量检测,成立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新设13间专业实验室,投入价值200余万元的57套仪器设备,建立检疫检测15个流程图。目前,检测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的10个项目,该县可完成7项。强化质量安全追溯,建立智慧果园3个,对苹果生产实现可视化、全过程远程监管。全县3.5万亩注册出境水果果园,形成“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出口农产品监管模式。强化行业监管自律,大力开展“农资百日打假”“高剧毒农药专项治理”行动,评定诚信农资放心门店10家。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自律监督和服务培训作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榜”制度,倒逼诚信经营。三是构建出口营销贸易体系。扶持现有企业、合作社取得自营出口资质,全县水果出口企业达到9家,4家水果企业正在办理出口备案手续。汇源、华荣等6个农业企业挂牌“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着力增加出口创汇份额。搭建出口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实施投资3亿元的黄河金三角农产品国际交易服务中心项目,被列为全省转型十大标志性项目、市“3515”重点项目,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集散交易和出口平台。打造国内市场营销团队,构建千人规模的优秀果业经纪人队伍,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建立销售分队5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新建苹果直销网点10个,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四)全力做好果业提质增效
该县立足消费市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速度推进,科学化管理,把苹果更多地推向高端市场,加快推动苹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积极推动果业在一产上横向延伸,培育香菇、畜禽产业。构建“果—菌—肥”循环产业链,该县每年废弃果树枝条达到2.5亿公斤,可制作菌棒1亿棒。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香菇达到800万棒,规模位居全市第一、全省五强,被评为“山西省食用菌示范县”。构建“猪—沼—果”循环产业链,引进了投资30亿元的牧原百万头生猪养殖和投资7亿元的温氏生猪养殖项目,畜禽养殖规模达到317万头只,促进果渣全部消化;畜禽粪便和秸秆综合处理率92.5%,利用率100%,实现还肥于田、助力果业。二是积极推动果业在二产上纵向延伸,发展果品精深加工。积极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扎实推进果品精深加工。2018年,建成总投资3.5亿元的汇源公司扩建生产线、中鲁果汁提标改造等4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新上投资1.2亿元的方源果酒项目。果品加工龙头企业30家、中小微企业100家,形成果脯、果饮、果酒、果醋、果干等系列开发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年产值达到8亿元,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是积极推动果业在三产上融合延伸,打造休闲观光果业。充分念好“山水经”,打好“果蔬牌”,建成以“苹果博览馆”为龙头、13个精品水果示范园区为支撑的休闲观光果业格局。观光园集农耕体验、教育展示、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为一体,使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拓展农业多功能。2018年,通过水果采摘游、果园农家乐等方式,接待游客11万人,带动旅游收入800万元,吸纳农民就近就业500人。创新开发“龙腾虎跃”“凤还巢”“群星灿烂”“鸿运当头”及苹果八宝粥、苹果大虾、拔丝苹果等100多种“苹果菜”,在苹果与膳食文化的融合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
(五)全面加强“三种品牌”打造
该县认真按照全市“区域公用品牌+县域品牌+企业商标”模式,构建母子品牌体系的思路,着力加强品牌建设。一是主动融入“运城苹果”品牌打造。在全市扶持带动下,万荣被评为“中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万荣果业品牌价值突破30亿元。举办了山西运城苹果品牌行万荣优势产区(广州)推介会,参加了“运城苹果品牌行暨满洲里口岸推介会”,着力为打造“运城苹果”品牌贡献万荣作为。大力实施“凤还巢”计划,先后在北京、太原、西安等15个城市召开宣介恳谈会,动员万荣籍在外人士宣传运城苹果,合力淬炼“运城苹果”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积极推动企业营销品牌打造。引导果企在“运城苹果”品牌创建的大格局下,进一步培育企业特色营销品牌。万荣果品绿色认证达到10万亩;注册农产品国际商标8件,位列全省第一;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13件,涌现出“宏祥”“景鸿”“晋魁”等一批果企品牌。2018年,该县“皇脆”“祥脆”牌苹果赴加拿大参展,受到市场认可。三是全力创建“四个国字号”品牌。加快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4个“国字号”品牌创建,争创峨嵋岭经济带上的“农业典型、农村样板”。
创新工作理念
赋能果业发展
万荣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实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优质果业县”的成功实践,对我市打造省级农产品出口平台,推动果业发展提档升级来说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生产要标准化
万荣县通过制定《苹果出口标准》《出口果园生产技术规程》等措施,细化优质苹果生产工序,实现苹果生产精细化标准化,有效保障了苹果品质。我市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果业标准化示范市,在现有红富士苹果、酥梨、油桃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下一步应加快制定全域主栽水果品种生产标准,引用推广分级、包装、贮藏等采后处理标准规程;县级以上标准化园区全部实现生产标准上牌公示,全面推进果业标准化生产;利用“运城果业APP”“运城苹果网”普及推广生产标准,增加优质绿色果品供应。
(二)果农要职业化
调研发现,大多数果农希望掌握新技术、学到新知识,进一步提升果园管理水平,特别是对生产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他们迫切希望有专家能够深入果园,面对面进行指导。万荣县通过实施果业技术人才“30105”培养计划,形成“户户有科技当家人、村村有技术指导员、乡镇有坐诊土专家、县里有科研院校教授”的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于提高果农素质,培育职业化果农来说意义重大。对我市来说,可以逐步探索对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深入一线服务发放合理报酬,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新型职业果农创新创业培训,培养乡土人才和技术骨干,提高果农整体素质,使新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推动果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营销要品牌化
我市连续3年成功举办果博会、发布运城苹果价格指数,大力推广“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一系列举措,“运城苹果”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好果卖出了好价钱,广大果农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下一步,要尽快完善“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划和母子品牌运营管理办法;鼓励销售企业使用统一纸箱外观、统一标识,对使用“运城苹果”品牌统一包装的企业和合作社给予适当包装补贴;鼓励开展果品直销和专供营销,编制媒体标准化宣传文案和营销策略,积极推进运城苹果加盟销售模式,继续扩大品牌知名度。
(四)出口要高端化
万荣县以发展出口创汇果业为方向,大力推进优质果品生产、检验检疫和营销贸易“三大体系建设”,让更多农产品进入海外高端市场,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我市出口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低端市场,参与不到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下一步,要鼓励各县(市、区)瞄准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加快培育对外贸易“新主体”,扩大果品出口;对出口企业在土地使用、项目申报、地方税费收缴和封闭管理上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根据出口企业实际情况,给予大型水果分选设备、农残速测仪等设备进行一定的补助,带动我市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执笔人:张 云 李华民 田晓青
李纬强 鹿 璐